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五卷 魏纪七曹魏·邵陵厉公正始九年(戊辰,公元248年)【原文】初,爽之出也,司马鲁芝留在府,闻有变,将营骑斫津门出赴爽。及爽解印缓,将出,主簿杨综止之曰:“公挟主握权,舍此以至东市乎?”有司奏收芝、综治罪,太傅懿曰:“彼各为其主也,宥之。”顷之,以芝为御史中丞,综为尚书郎。【译文】当初,曹爽出城之时,司马鲁芝留在府中,后听说发生变乱,就率领军营骑兵砍开津门,出城投奔曹爽。等到曹爽将要出门交出官印之时,主簿杨综劝止他说:“您挟天子握重权,交出官印是想要被诛杀于东市吗?”有关部门奏告要逮捕鲁芝、杨综治罪,太傅司马懿说:“他们也是各为其主,宽恕他们吧。”不久,任命鲁芝为御史中丞,杨综为尚书郎。【解析】继续来聊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。要说为什么司马懿能把曹爽党羽一网打尽,个人觉得上面这段材料最能够反映出一些问题。司马懿进入曹操集团时间很早,一路经历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代领导,司马懿都能够牢牢在权力中心有一席之地,并且还越混越好,这说明什么?先不说曹操、曹丕、曹叡如何,单说这三人时期整个曹魏集团内部是人才济济,精英大才极多,而且都是经历血与火淬炼出来的牛人。这种环境下如同炼蛊,能杀出来的是比牛人更厉害的狠人。尤其是权力中心,别看大家都是同事,权力蛋糕就这么小,大家都想要,彼此博弈斗争更是家常便饭。司马懿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能杀出来,足以说明这家伙久经沙场、权力斗争经验丰富、对人性拿捏极其深刻,属于心眼比马蜂窝还多的那种人。最关键司马懿他有过丰富的地方军政经验。相比及只在中央做事的官僚,有地方军政经验的人做过实务,对如何做成一件事会有更深的认知。单拿搞高平陵政变这件事来说。只要司马懿下定决心要搞你曹爽,那必定是会把曹爽能打的牌全部算好,可能会怎么做,反应会如何,预案怎么准备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;自己能打什么牌,要打什么牌,缺什么牌,如何补牌更是要盘的心中通透。你看司马懿一旦发动政变,谁干什么,做什么事,面面俱到,堪称是教科书。比如说昨天提到的桓范,哪怕司马懿知道曹爽不会用他的,司马懿都给留了一手去防着。不单单如此,还有上面的材料,更是细节是魔鬼。你以为鲁芝是站曹爽的?还真说不准。鲁芝的履历,出仕是在曹真手下,之后司马懿取代曹真,鲁芝又在司马懿手下担任骠骑参军,之后担任天水太守。两人是有交情的,甚至这个天水太守都有可能是司马懿推荐的。之后,曹爽征调鲁芝担任下属,鲁芝多次向曹爽建言,奈何他不听。人心有个这样的规律,你给别人提意见,提多了对方都不接纳,你会心冷,于是就不再想提,甚至会逐渐疏远这个人,因为你觉得自己一腔热情被辜负的。你再看,鲁芝跑出去找曹爽,之前曹爽尚且都不听你鲁芝的,现在曹爽就会听了?鲁芝去找曹爽能发挥了什么作用,不好说,但我个人倾向,鲁芝过去找曹爽,发挥不了任何作用。而在曹爽没灭之后,鲁芝被司马家连续重用提拔,对比那个杨综只干到尚书郎,而鲁芝却干到了九卿,可见其中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咱们不妨把这事想一种可能,假如鲁芝也是司马懿埋的暗子。鲁芝去找曹爽,嘴上说投靠,鼓动曹爽挟天子去许昌,未尝没有给曹爽挖坑的意思,同时也起曹爽军中暗线传递消息的作用。当然,这个是猜想,但可以确定一点的是,司马懿要发动政变清算曹爽,盘点曹爽身边的人的时候,一定想过鲁芝,也一定盘算过他能不能用、如何用。至于后面,鲁芝、杨综作为曹爽的下属被人说要处理,司马懿出面放过,并不是司马懿多爱才,当然也有鲁芝和司马懿故旧关系在的因素,最为关键的时,曹爽掌权10年,期间有不少下属,牵连太广了,鲁芝、杨综杀了,别人会认为你司马懿要大搞清算,人心会严重不稳。不处理鲁芝和杨综,甚至提拔两人就是在表明处理曹爽集团不扩大化的态度,是为了安人心。【闲扯】今天的内容其实很散,有点偏题。司马懿搞高平陵之变,基本上可以从他装病开始算起,准备了有两年时间。用两年时间蛰伏去准备干一件事,普通人除了高考之外,进入社会之后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?恐怕没几个了吧。多、快、好、省、简是大多数人的通病。非是不好,而你选择如此,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成本,总不可能好处都给你占了吧。任何事情都有成本,多、快、好、省、简,也有成本,只不过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而已。再说了,多、快、好、省、简这种事情客观上怎么可能有呢?所以,司马懿搞高平陵之变对于大多数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?不是要你装老乌龟,也不是让你忽悠人然后再翻脸。而是只要你认定要做一件事,比如搞曹爽。那你别急,沉下心,把事情先想透、想明白,能准备的先准备起来,布局好,然后耐心去等时间发酵,最后再爆发致命一击。一段时间内,能把一件事做好,哪怕你每天专心解决一个问题,你就已经超过99%的人。而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于,想做的太多,又沉不下心,结果敷衍了事,流于表面。结果就是,多点开花、撒芝麻面,能有好结果?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